龙舟知识知多D丨凤池这条老坤甸的“年龄”,可能比你太公还大哦!
2019-06-08 17:36:46




龙舟比赛相信大家看过不少

可有关龙舟的专业用词大家又知道多少呢?


这里,小e结合海龙街各村的龙舟历史

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龙舟的相关知识

希望大家观赛之余也能加深对龙舟文化的理解




知识点1 龙舟用材

坤甸木和杉木的区别

过去,龙船都是用坤甸木打造的。由于坤甸木具有强韧耐腐、抗蛀力强,浸于水中则越坚实的特点,非常适合作为打造龙船的材料。但坤甸木本身材质较为硬重,随着近几年龙舟赛事规格升级,对于速度的要求也愈发提高,越来越多的龙船开始选用更为轻巧的杉木作为材料,坤甸木造的龙船变得越来越少。



南边村的龙船(左为杉木造,右为坤甸木造)。



西浦村的龙船(靠外为杉木造,靠里为坤甸木造)。


而在海龙街各村里,至今还保留着不少坤甸木造的龙船,这些龙船现在大多被埋在村里的河涌,只有在村子举行龙船“采青”仪式,或者新老船交接等等,才会被重新起出水面。而有的则承载着古老的村史,被永远埋在河道里,例如龙溪的凤池村。


 

凤池村的龙船有很多,连村民也说不清具体有多少。据悉,在这些龙船里,有几条坤甸龙船已有二、三十年的“年龄”了,还有一条老坤甸,是凤池龙船会入手的第一条龙船,至今已有至少150年的历史了,现藏在林氏宗祠前的河涌里。龙船头洪哥告诉小e,由于坤甸龙船较为珍贵,除了一条用于训练的“8年资”坤甸龙舟外,现在村里的其他“老龙船”已经很少起龙了。

 



藏于宗祠前河涌里的坤甸龙船,至今已有150多年的历史。


知识点2 龙舟规格

传统龙和标准龙的区别

说到龙舟赛,就不得不解释下传统龙跟标准龙的区别。现在龙舟赛按照比赛用船规格主要分为传统龙竞渡和标准龙竞渡两个项目,其中传统龙船全长约28米(也有的能达30到40来米,因村而异,并没有统一标准),通常能坐划手54人,配有鼓手、锣手、舵手各1名,头尾锣,鼓居中;而标准龙船则规定全长为18.4米,配有划手20名,鼓手、舵手各1名。



西浦龙舟队(传统龙)。



步联龙舟队(标准龙)。


除了船只长度和定员人数不同外,比赛时两者用到的扒姿规定也不同。在标准龙竞渡项目上,通常规定只能采用坐姿,而传统龙竞渡项目则以单脚跪姿更多一点,划桨时必须用力将浆压入水中,拉水距离要尽量长,拉水时间尽可能短而快,使龙船迅速向前冲。有时为了减轻船身的重量,在比赛时有的传统龙船也会让两名龙舟队员分别充当“龙头”、“龙尾”。


除了计时竞速外,传统龙船还有一项比赛项目——艳龙。与竞渡不同,艳龙不以“快”为取胜条件,而是以“靓”为主,更多是体现当地民俗文化的特色。每逢艳龙比赛前,各村都会将村里的传统龙船“打扮”一番,重新上色、描画,有的会在船身两侧设计龙纹,有的则会设计祥云等图案。


在今年即将举办的沙溪龙舟赛上,西浦村将派出今年新购入的长为43.3米的传统龙船(为目前荔湾区最长的传统龙船)亮相赛场,而在即将举办的广州国际龙舟邀请赛上,南边村同样会以新龙船亮相艳龙赛事。



南边村今年新购入的传统龙船。



西浦村今年新购入的传统龙船(靠外)。


知识点3 龙舟仪式

从“起龙”到“骏水”

每年到了端午节前,各村都会举行“起龙”仪式。所谓“起龙”,就是将埋在河道内用淤泥覆盖的龙舟重新“起”出水面,然后进行清洗、风干、上桐油的工作,为接下来的龙舟赛做准备。由于经过一年的埋藏,龙船内积满了淤泥和河水,非常沉重,因此“起龙”前通常都要先用水泵抽水,待水位下降后,由村民合力将龙船提起,再拖出水面。



西浦村“起龙”仪式。



村民清洗船身。


在去年,东石村新增了专门用于“起龙”的三架吊轮,每个吊轮能承重5吨,在船头、中、尾分别放置一个,不到一个小时就把船从河涌“拉”上来了。



东石村用于“起龙”的吊轮。


“起龙”完成后,接下来就是挑选良辰吉日举行“骏水”仪式了,这同样是扒龙船前的重要步骤之一。之所以叫“骏水”而不是“进水”或“入水”,是因为后者听着感觉像是船只进水了,而“骏”字则有一种龙船在水中犹如骏马奔驰之快的意思。


在上个月的25日,凤池村举行了龙船“骏水”仪式,当天还由村里的男丁把船划到村头和村尾进行“采青”,将新鲜的禾苗分别放到龙头和龙尾,寓意“有头有尾,有始有终”。



凤池村龙船采青仪式。


看完上面的介绍后

不知道各位街坊收获了多少龙舟方面的“知识”呢?

想了解更多关于龙舟的趣事,

记得后天来沙溪龙舟赛一睹为快啦!


街坊微群

如果你有精彩猛料或需要咨询的信息、商务合作等欢迎联系小e——


小e微信:Zerozero92

工作电话:18520101361


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即可添加小e微信,小e会把你拉进海龙街坊交流群哦~期待你的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