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村人物 | 社工叶敏婷:为爱前行,社工路上收获成长与感动
2020-01-15 14:58:54

                                                                         



时常利用空闲时间参加志愿服务,十余年的志愿者之路让她感受到了助人的乐趣和意义。


怀揣着一颗爱心,她将兴趣转化为工作,一脚踏进了社工行业,向更加专业化的方向转化。





如今,叶敏婷在西村街社工服务站工作已有两年多的时间。在她看来,社工的本质是要助人自助,即是“授之以渔”,服务对象思想的转变、能力的提升让她收获了许多成就感和正能量。成为一名社工于她而言,是一份工作,更是一份事业。



理论结合实践,社工路上摸索前进


本来只是“门外汉”,通过利用工作之余的时间努力自学考取初级社工师证书,叶敏婷迈过了成为一名社工的门槛。


虽说取得了证书,但理论和实践之间却天然有道“鸿沟”,如何与服务对象搭建起信任和沟通的桥梁、如何运用科学的助人方法和手法技巧提供专业服务,是几年来叶敏婷一直都在探索的问题。




回忆起刚开始来到西村社工服务站长者服务部工作的时候,由于“人生地不熟”,未和长者们建立起稳固的关系,要正常开展工作十分困难。为此,叶敏婷利用平台的资源,主动与前来社工服务站参加活动的长者们聊天沟通,很快便获得了西村长者们的信任。“也没有很特别的沟通技巧,经常和老人家们聊聊天、拉拉家常,多关心问候一下他们,慢慢就跟大家熟悉起来了。”融入到长者群体当中后,叶敏婷的工作进度有了质的提高。




经过几年的磨练,如今叶敏婷在工作上熟练了许多。学无止境,为了能更好地帮扶服务对象,这两年她还在备考中级社工师证书。“考试只是验证学习成果的手段,无论能不能拿到证书,学到的知识对于平时工作都有很大帮助”叶敏婷说道。


       

最近,叶敏婷在学习一种心理治疗的技术——沙盘游戏。游戏者可以在沙盘上摆放玩具模型,根据意愿构建画面。“通过‘沙盘游戏’,可以看到游戏者表达出来的无意识世界。在实际案例应用中,社区里有小孩学习的时候注意力不集中,不爱与人沟通或是封闭自我,我会尝试通过沙盘去引导。”在叶敏婷的指导下,原先有着性格缺陷的服务对象逐步有了改变。





助人自助,用心帮扶服务对象


作为一名一线社工,经常会接触到形形色色的服务对象。当面对社区里视障人士这一特殊的服务群体时,叶敏婷则需要花费更多的精力。“视障人士的内心是很孤独的,也比较敏感,所以要多看到他们的优点,多一些夸赞,不要放大他们的残障点。比如说‘天都黑了’、‘这张图片很搞笑’这种表达就会在无意中伤害到他们,要避免在跟他们的交流中使用。”


叶敏婷告诉小e,如果社工服务站有开展专门面向视障人士的集体活动,她会尽量通知到自己接触到的每一位视障人士,希望能通过这些集体活动减少个体的孤独感。






近来,西村社工服务站开展了“漫步西村”系列活动,在叶敏婷等社工及社区志愿者的帮助下,视障人士们拓展了社交圈,更好地感受到了周边生活环境的美丽。此外,叶敏婷还链接身边资源,邀请爱心志愿者教导视障人士学习手机的操作,让他们的生活更加独立自主、丰富多彩。“接下来还有一个口述电影的活动要开展,通过讲述电影情节和对一些实物进行触摸感受,视障人士们也可以‘观看’到电影了。”叶敏婷说道。




除了日常的工作安排,富有爱心的叶敏婷还学会了理发的技能,社区里的视障人士不方便出门,她就主动上门为他们理发。通过靠着真诚和体贴,叶敏婷打开了社区视障人士的心扉,赢得了他们的信任。







叶敏婷曾经有一位服务对象是八十余岁的婆婆,当时她对女儿有诸多抱怨,母女关系闹得很僵。女儿也很固执,一直不愿意做出让步。叶敏婷通过多次沟通和分析之后,认为母女双方产生矛盾的原因是缺乏交流,从而产生误会,其实老人家内心最缺的是女儿的陪伴。


找到“症结”之后,叶敏婷建议婆婆的女儿多站在母亲的角度看问题,经常回家探望母亲,给予她情感上的支持,同时在照顾母亲的时候不要“大包大揽”,要耐心向母亲多解释原因,这样可以让母亲得到一种被尊重的感觉,自然也不会胡乱猜忌。在听取叶敏婷的建议之后,婆婆和女儿之间关系终于得到了逐渐改善,这让叶敏婷感到很欣慰。






       
       

从一开始对社会工作还很懵懂,到如今逐步成长为街坊们认可和信任的专业社工。叶敏婷表示,做一名社工虽不容易,但是却忙碌而充实,成就他人的同时也成就了自己,自己将在社工的职业道路上继续探索下去。






欢迎加小e微信!第一时间报料!





受访者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