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伍不褪色!龙津街高级警长刘惠娟,是战疫先锋,也是社区调解能手
2020-06-18 12:16:14



刘惠娟,一位拥有25年党龄的党员,是广州市公安局荔湾区分局龙津派出所的高级警长。尽管退役多年,但她退伍不褪色,在基层“发热发亮”。疫情发生以来,刘惠娟夫妻二人各自奋战在防疫的第一线,舍小家为大家,用自己的言行践行共产党员的初心使命。


图片来源:荔湾公安 




● 奋战在一线 诠释好警察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开展以来,刘惠娟积极响应号召,春节期间便积极投入防疫工作。丈夫王剑威是广州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门诊办公室主任,负责全院急救车调配、人员部署和门诊就诊防护措施的配制。疫情发生以来,急诊工作任务直线上升,更是繁忙得不可开交。为了避免交叉感染,丈夫选择不回家,直接在医院住下了。夫妻两人每天只能微信互报平安。




刘惠娟负责管辖龙津街三元坊社区,需要上门入户的家庭数量多。为了深入开展摸排工作,她连同街道工作人员、社区医生组成“三人小组”,多次上门核查辖区住户情况,做到疫情防控底数清、情况明。同时,她向辖区居民群众发放宣传单张,讲解防疫知识,努力做到让每一个居民群众理解、支持、配合疫情防控工作。




疫情初期,曾有一位居民从境外旅游回来,得知情况后,刘惠娟入户走访,劝导居民至隔离酒店隔离。然而,居民对此做法感到不满,认为自己健康状况良好,拒不配合。面对这种情况,刘惠娟好言相劝,并通知其家人,介绍隔离酒店情况,告知入住隔离酒店对该居民本人以及家人、邻居是百利而无一害。通过多番“攻势”,该居民终于愿意入住隔离酒店。隔离期间,刘惠娟多次打电话给该居民,了解她身体健康状况,对她进行心理开导。隔离期满后,居民回到家致电刘惠娟,向她道歉,并赞扬她是一位好警察。




●做居民暖心人,尽显不平凡



龙津街辖内的三元坊社区虽然面积不大,但是大小楼宇数量并不少。作为辖内的民警,刘惠娟深知肩上重担的分量,经常走访登记辖区住户信息,并及时更新台账。通过日常的走访接触,她成为居民群众中的暖心人,被居民群众友善地称呼为“娟姐”。她不定期会到各大楼的独居老人家中进行消防检查,发现隐患情况督促用户及时整改处理,提醒住户注意防火安全,抓早抓小、防微杜渐。




每次入户走访后,她习惯把信息汇总记录在电脑,这个汇总的信息,是社区治理依赖的力量。


疫情期间,广州坚持一视同仁的防控政策。辖内一栋楼宇须向外籍人士宣传疫情防控知识,然而,该楼宇有转租情况,物业管理公司对外籍人士来自哪个国家并不清晰。为此,该公司向刘惠娟“求助”。刘惠娟的“制胜法宝”便是她所制作的台账,里面清晰列明某单位居住的是哪个国家的人士,“想不到这个时期,我习惯做上门走访后做的信息记录居然显示了威力。”




还有一件事例也足以说明刘惠娟对上门走访后所做信息记录的用心:有一次,辖内某场所发生火情,然而,对于场所内是否有人员在,大家并不了解。刘惠娟马上打开电脑,查找信息汇总材料,联系上该场所的负责人。电话接通后,她悬着的心可以放下了,该负责人表示,场所内没有人员。




● 退役不褪色,社区调解能手



在成为民警前,刘惠娟的身份是一名军人,1984年,不满20岁的她便加入部队,18年后,她才脱下戎装。虽然退役,但是她没有褪色,时刻牢记自己曾是一名军人。由于有当兵的经历,她积极参与调解退役军人相关方面的工作,主动帮助退役军人化解矛盾纠纷。




调解工作是一门兼容情、理、法为一体的“化干戈为玉帛”的艺术。基层调解在解决纠纷时依据的不仅是法律与政策,更重要的是依据公序良俗、邻里乡情等社会规范,基于这种情况,调解人员必须具备一定的威望、过硬的品性和相应的专业知识,刘惠娟正是这样的人才。


曾有一名退役军人与社区发生矛盾,街道多次派人上门调解,然而,其将调解人员一一拒之门外。得知这一情况,刘惠娟主动申请尝试调解。刘惠娟见到他便说,“大哥,你当的是几年兵?”。“哦,你这么早就当兵了,那我要喊你一声大哥了,我比你晚好几年才入伍。”通过讲述当年入伍的经历,刘惠娟与其拉近了彼此之间的距离,最终成功调解问题。“娟姐就是有这么一种能力,能把我们看来棘手的问题,轻而易举地解决,她真的值得我们尊敬。”龙津街退役军人服务站工作人员说。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