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暖!原来你是这样的龙津街……
2020-06-29 23:55:41



6月30日是“广东扶贫济困日”活动十周年,而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年,是脱贫攻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扶贫济困是社会上一个永恒的主题,有需要帮助的地方,总会有人伸出热情的双手。


在龙津街,无论走到哪个社区,都能遇到古道热肠的人,这里是与慈善结缘的福地。今天,跟着小e,回顾历史上和近些年,龙津那些充满爱意和温暖的日子。





名医立志济世活民


清末民初,西关地区中医馆众多,并以十三行西侧的冼基、上西关的洞神坊一带最为集中,人们称之为“中医街”或“医生街”。抗战期间,冼基的中医生大部分外迁,抗战胜利后逐渐聚于冼基附近的抗日路(今和平路)开业,中医馆增加到30家。与此同时,原在洞神坊一带的医馆也纷纷迁至龙津路,著名的医家有甘伊周、陈若孔、高健伯、杜明昭、古绍尧、宋展岐、谢泽霖、陈任枚、梁瀚芬等,他们立志济世活民,形成新的“中医街”。当时在西关一带的群众中流传这样一句话:“一篙撑两渡,威振龙津路。”其中一“渡”,指的就是在龙津路开诊的杜蔚文。



杜蔚文医德高尚,临症时胆大心细,关心病人无微不至。他对贫苦患者,不但不收诊金,还赠药,甚至还贴钱给病人抓中药。因此,不少人远道前来就诊,每天早早便有数十人在门口等候,有时日诊病人百人次以上。





社区重点关爱长者


名中医的乐善好施在龙津街流传下来。早在2003年—2005年,街内10个社区成立了关爱老人邻里援助站,印发关爱老人邻里援助卡,为60名独居老人安装平安钟,建立定期访视制度,发动党员、义工积极上门为老人服务。


龙津街还有一个传统——义剪,每季度社工会邀请专业义工队来到龙津,为辖内的长者提供免费剪发服务,有不少长者都是义工的“熟客”。






热心街坊搭起加装电梯桥梁


荔湾区推行““百梯万人党旗红”旧楼宇加装电梯工作以来,龙津街辖内也掀起了一股加装电梯风。其中,不少街坊为旧楼宇加装电梯劳心劳力。


比如,杨昌孝为了老年人上下楼方便,主动担任加装电梯发起人,搭起街道和街坊沟通的桥梁。


陈群娣不辞劳累,逐家逐户收集街坊的材料和意见。李文生、冼鸿光居住在一栋连体楼,加装电梯要各自提交申请材料,他俩不停奔波,为住户走访各部门,让大楼早日装上电梯。






为困难人员提供援助


对于辖内的困难人士,龙津街会定期上门探访慰问,为他们送上爱心物资和鼓励他们积极面对生活。除了街道职工、社工外,辖内爱心企业也参与其中。例如,龙津街社工站曾举办“大爱有声,粮满羊城——龙津街社工站困境人士送米探访活动”。活动中,社工站联合辖内企业组成的义工队探访龙津街部分困境居民,深入了解居民的情况与心声,为社区居民送上关怀与慰问。




参与的企业义工都表示,这种探访活动很有意义,能够感受到很多困难人士需要社会各界的关怀和支持,作为一个有能力的社会成员,应该更加多地参与这样的活动,为困境人士送上自己的爱心。





爱心企业扛起社会责任


龙津街辖内爱心企业主动扛起社会责任,献出爱心,这在疫情中得到充分体现。




名创优品向武汉捐赠一批价值300万元的医护级口罩、洗手液、消毒液等防护物资和生活必需品;

广州伊丽莎白妇产医院也向龙津街道办事处捐赠了医护口罩1000个,手套100个,支援一线工作者;

广州老兵珠宝文化有限公司筹集了一笔善款,采购了隔离服1000套、护目镜500个、口罩16000只、酒精消毒液1000瓶、防护面罩300个、智能门磁设备50套等一批防控物资;

广州市澳之星商贸发展有限公司也向龙津街捐赠了一次性手套48盒,免洗除菌消毒凝胶106支,75%乙醇消毒剂101支,用实际行动支持街道全力做好疫情防控工作……






正是有充满爱心的街坊、乐施善举的企业,让龙津街这片土地,处处洋溢着暖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