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公众号资料图片
近年,荔湾区大力推进碧道建设,以水生态、水安全、水文化为主线,以“河畅、水清、岸绿、景美”为基础元素,打造出“历史文化碧道 —— 沙面岛碧道”。
本公众号资料图片
沙面始建于1859年,1861年成为英法租界,因遍布西式风格建筑而有“露天建筑博物馆”的美誉。为使沙面西堤街区得到更好的保护利用,2019年荔湾区政府结合省市碧道建设的部署,实施了该区域的品质提升工程,项目以恢复历史公共空间格局为切入点,运用“微改造”手法,打造有温度的街区,将沙面西堤打造为“广州西客厅”,完整展现广州近代历史风貌,唤醒历史记忆,形成独特的历史文化碧道。
本公众号资料图片
从封闭到开敞,从隔江到通江,打开通江廊道,恢复原岛英式花园、法式花园的历史布局,还原原岛大草坪风貌,把沙面岛打造成“大沙面公园”。
保养文物建筑,改造一般建筑,剔除加建或违建要素,重现建筑原貌,为未来新产业置入预留原真性。夜景照明采取“半照明”理念,明暗区分,突出建筑的历史厚重感。
发挥原岛居民的主体作用,促进社区空间优化,将老旧院子、老旧巷子、围闭经营场所变成口袋广场,为居民提供品质生活的精神体验,改善居民生活环境。
腾挪变电箱、停车场等市政设施,形成贯通的“最美一公里”中央大街。对称布局的绿化景观,提供可停留、可观赏的休闲场所,营造可参与的互动节点,为建筑产业升级留出空间。
在统一安排有序停车的基础上,逐步取消室外停车场,把停车空间转变为活动空间,减少车行震动对文保建筑的影响。通过优化无障碍、改造小转弯、增加港湾式停车等措施,回归以人为本的理念,还空间于民,打造步行街区。
量身定制一系列的城市家具,融入原岛特色,布置古典座凳、庭院灯、邮筒、标识牌、门牌等,配合建筑营造场所氛围,展现独特的文化名片,以基础建设倒逼产业升级。
图片来自广州市水务局官网
各位街坊、游客,
对沙面岛西堤碧道有什么意见呢?
欢迎留言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