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手在民间 | 刀走毫厘,镌刻精彩
2021-10-26 22:52:10




“麻将牌”上镌刻一部2万余字的《唐诗三百首》,不到一平方厘米的筷子头上雕刻数百字的《心经》……这些看似不可能完成的创作,在艺术家手中成为可能。


最近,一场显微镜下的微雕展览正在广州传统工艺美术中心展览馆举行,本次展览是朱德祥作品展,以其精美的微雕作品为主,此外还有其书画作品共计近200幅。






微雕是中国传统艺术品中采用微小精细技法完成的作品。有时,要在米粒大小的象牙片、头发丝上雕刻,需借助放大镜或显微镜观看,这种技法在古代被称为“绝技”。






作者介绍

朱德祥是贵州贵阳人,曾在广州工作、生活了二十多年,他擅长篆刻、微雕,尤其对于微雕倾注了多年心血。他以寿山石、猛犸牙、蜜蜡及和田玉等多种材质为载体,施以极高难度的阴刻阳雕技艺,为市民群众呈现了精彩的微观艺术世界。










记者在现场看到,“麻将牌”上的《唐诗三百首》最受瞩目。作者在一张麻将牌大小的猛犸牙牌上镌刻了《唐诗三百首》,全文21600字,每字仅0.08平方毫米。另外一件展品,作者以阳刻手法在不到一平方厘米的筷子头上雕刻了261字的《心灵经》 ,即每平方毫米容纳5.3个字,目前朱德祥正以此件作品冲击吉尼斯纪录。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朱德祥1950年出生于贵州省贵阳市,小学的时候,学校旁边的一家刊刻社启发了他对雕刻的兴趣。“为了能偷师学艺,我经常跑到他们那里去帮忙做点小活。”朱德祥的诚意打动了店里的师傅,少年的梦想在社区里的小店中萌芽。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为始于年少的热爱,雕刻成为朱德祥一生的追求,是他每天必做的事情。人在哪里,刻刀就在哪里。




凌晨创作,坚持数十载




朱德祥介绍,微雕极其考验人的耐力和定性,运刀要稳、准、狠,下刀要流畅、干脆,一笔成形。“刻字过程要全神贯注、凝神静气、一气呵成,脚步声都很可能影响创作。”朱德祥的儿子说:“我父亲经常在凌晨进行创作,那个时候非常安静,他也能静下心来搞创作。平时在家里他就在一楼的工作室搞创作,家人住在楼上,我们时常开玩笑,说是他家里的‘守门人’。”


家人的理解和支持给了朱德祥更大的动力。2017年,朱德祥精心完成了一件意义不同寻常的作品,他在高7.5厘米,2厘米见方的印章侧面,刻下毛泽东4.6万字的《论持久战》,作品被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永久收藏。




回报广州,带来艺术“礼物”




朱德祥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来到广州发展,当时住在荔湾区的玉器城附近,结识了不少志同道合的朋友。朱德祥说:“广州是个包容的城市,为我提供了更大更好的平台,在这里有机会看到不同的展览,有机会接触良师益友。可以说在广州的二十多年是我人生、事业都最重要的阶段。”因为对广州有着深厚的感情,朱德祥将其首次微雕作品展带到了广州。



朱德祥(左)与谭伟彬(右)




策展人说:持之以恒最可贵




在展览现场,广州传统工艺美术中心展览馆馆长,也是本次展览的策展人谭伟彬在一件件展品前驻足研究,不时发出惊叹:“朱老师真的是把不可能变成可能。这些作品的背后凝聚了他多年钻研的心血,我最敬佩的是他过于常人的毅力、耐心。希望所有观展的朋友们在看到精美作品的同时,也能学习到朱老师这种持之以恒的精神。”






艺术家说:感谢荔湾的好平台




朱德祥说:“我曾在广州生活工作多年,一直生活在荔湾区,对这里有很深的感情。荔湾老城区环境优美,文化氛围浓郁,还为各类艺术展览提供了优秀的平台。市民对艺术品的品鉴能力很高,在这里可以有愉快的艺术交流。”




据了解,观看此次展览还需要借助放大镜哦!馆方已经为您准备好啦!




展览时间地点:

展览时间:即日起10月31日,每天9:00——17:30

展览地点:荔湾区陈家祠道48号广州传统工艺美术中心展览馆二楼

温馨提示:请市民群众遵循指引,做好测温等疫情防控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