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靓了!来看看“微改造”后的清平、和平、冼基(二期)片区~
2022-01-06 10:22:33

增加楼道消防设施、

建设“智慧照明”系统、

建设邻里花园、

活化公房资源……

近日,岭南街道清平、和平、冼基(二期)片区

微改造项目已经竣工,

改造后的社区发生了哪些变化?

跟着小e一起来看看~


据悉,本次微改造项目在维持现有建设格局不变的前提下,从文化传承、美化环境、功能完善、服务优化、业态升级等方面入手,对片区进行“原汁原味”的整治提升,恢复街区的历史风貌和建筑特色。


同时,还从建筑微改造、环境升级、道路改造、给排水改造、设施完善这五大方面对片区进行全方位的综合治理与品质提升,重点抓好三线整治、人行道铺设、内街巷平整修复、消防设施配备等突出问题,持续提升居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①牌坊:和隆里


#改造前 >>
#改造后 >>


和隆里原有路口缺少标识,入口位置的斜坡设计未考虑到安全问题。改造后,增加了岭南特色牌坊,新做入口位置斜坡,提升了老旧小区居住品质,打造出人性化生活空间。



②内部楼道:

和平西路135号-137号楼梯间1楼、2楼



#改造前 >>
#改造后 >>


该楼道已十分残旧,排污设施老旧,化粪池堵塞,消防配套不足。经过民意调查,收集居民意见,微改造针对居民现有需求和要求,新增楼梯、楼道扶手,更换消防设备设施,对墙体进行翻新,清化粪池,推动了社区整体提升。



③三线遮挡:

梯云东路商铺外立面、雨棚



#改造前 >>
#改造后 >>


该区域是广州的商业闹市区。微改造项目改善了这里的人居环境,提高了居民的生活质量,项目促进周边现有土地的开发利用,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为城市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④道路工程 :

贤思西后涌路面



#改造前 >>
#改造后 >>


原有麻石道路、混凝土路面凹凸不平,人行道破损,内街内巷日久失修,树池破烂不堪,严重影响居民的生活质量。


通过微改造,将原有的麻石路面修复平整,道路新铺透水混凝土砖;混凝土路面翻新;内街内巷路面新建灰麻石砖,保留原有花池,修复破损部分;加设护栏,做好安全防护;围墙边增设花基种植绿化,美化周边环境。



应居民需求,

打造温度小区



“大楼的基础设施更加完善了。我们这栋大楼居住了不少长者,由于地形问题,无法安装电梯,长者上下楼多有不便。现在街道免费为我们加装楼道扶手、更换消防设备设施,生活在这里更安心、更便利了。”李叔在和平西路135号居住了16年,也见证了社区发展的速度和社区服务的温度。




迪隆里71号也遇到类似的问题,住户以长者居多,由于各种原因无法加装电梯,居民上下楼非常不便。微改造前期,和平社区居委主任陈静霞一次又一次上门入户,与居民交心、谈心,收集居民的意见建议以及急需解决的问题。


“微改造的目的是改造居民群众切身相关的痛点问题,提升居民群众的幸福感。”岭南街道办事处副主任陈芳介绍道,前期,社区居委会根据居民的迫切需求和合理要求,提出改造内容,如加装楼梯扶手、增加楼道消防设施、清理化粪池等,将民生实事纳入微改造计划清单。


和平西路149号之一、之二栋全体居民享受到了微改造项目带来的成效,为此还特意给街道写了一封感谢信。



小e了解到,该居民楼于1984年落成,至今已有37年楼龄,位于天台的蓄水池已经老化漏水,若不及时维修,漏水导致墙体倒塌,后果将不堪设想。得知情况后,岭南街道将此纳入微改造项目,解决了居民的难题。


微改造项目带来的变化立竿见影,旧楼宇墙体翻新后,变得焕然一新,让人看着心里舒坦;洼洼坑坑的道路重新铺设后,变得干净整洁;古香古色的新牌坊凸显了小区内的历史文化韵味,让人眼前一亮。






相关部门的党员干部问需于民、问政于民,根据居民的需要,求真务实地开展“微改造”,让老旧小区旧貌换新颜,让岭南街道更有“温度”。





多元化协商,

让各方满意



由于地处中心老城区,岭南街道的街巷数量多且弯弯曲曲。晚上走在蜿蜒曲折的街巷内,路灯照明至为重要,若灯光昏暗,稍不留神,可能会发生跌倒意外。


针对这一问题,本次微改造项目创新引入了“智慧照明”系统,通过前期的实地调查,摸查出路灯亮度不够、数量不足的街巷,共更换智能路灯460套,新增473套,改善夜晚居民出行不便的问题。




“‘智慧照明’比过去的路灯光亮很多,节能,并且能根据现场环境自动调节亮度。”岭南街道社区建设办公室工作人员罗孟介绍道。


小e走访期间,有一位居民表示,一盏“智慧照明”路灯正对着他家门口,“比较亮,能否(把路灯)移动一下?”街道收到反馈信息后立刻着手处理,既保证了为居民提供照明,又不会影响群众的生活。


“改造过程中,只要居民的诉求合理,我们会根据他们的诉求作调整。”陈芳介绍道,街道通过多个渠道获取居民、商户的诉求,“各方在磋商中形成一定程度的共识。”


前不久下了一场大雨,街道专门组织施工方和社区工作人员,冒雨到各条街巷巡查,看看是否存在积水、堵塞等问题,并现场听取群众对改造后的意见建议。多元化的协商机制,也让微改造项目得到各方的接受。



挖掘商圈文化,

升级业态



过去,走在清平社区,会看到建筑外立面部分墙身损坏,阳台杂物多,存在“三线”不规则等现象,内街内巷也因日久失修破损不堪,原有树池多有破损。




改造期间,街道注重街区的可持续发展,坚持空间改造与长效治理相结合,将一些长期占道经营的空地见缝插针改为邻里花园;对建筑破损、残旧和风貌不协调的外墙面按原貌用不同材质类型进行整治; “三线”统一拉挂整齐;内街内巷路面新建灰麻石砖,保留原有花池,修复破损部分;道路新铺透水混凝土砖,加设护栏做好安全防护……


在清平社区经营中药材生意近30年的黎先生,对此感受最深。“越改越好了,过去调源上街由于坑洼不平,一下雨就容易有积水,走过去容易把鞋子都弄湿。现在整条街重新铺路了,没再出现这种情况。以前这里看起来破破旧旧,这次微改造把部分破旧的外立面翻新了一下,有浅黄、白色、灰色三种颜色,搭配也很好看。”对黎先生来说,微改造项目最大的好处是,周边的营商环境有了大大的提升。


在对社区“靓化修容”的同时,街道也注重做好历史文化和城市记忆的传承保护,结合人文特色,因地制宜打造人文景观,增强清平中药材市场的影响力。


在黎先生档口约500米处的地方,一块大石刻着“清平中药材专业市场”几个大字,旁边有该市场的简介。“(这样)大家容易找到这里,也对市场有更深入的认识,知道这里在全国药材市场所占据的地位。”离大石约200米远的地方,街道又见缝插针,将闲置的空地改为邻里花园,提升了市场的环境。




目前,岭南街道全力推动清平中药材市场转型升级,依托荔湾清平中药材市场特有的历史文化区位优势,打造华南地区最具影响力的中药材交易中心;打造中药材专业市场与红色印记、历史文化街区融合发展的体验式、沉浸式文旅特色街区。


“微改造项目对清平中药材市场的环境进行了一定提升,为市场转型升级做好了前期的铺垫。”经营中药材生意的黎先生,对中药材市场未来的发展满怀憧憬。




部分图片由岭南街道办事处提供